最新《细胞》确认!多种新冠变异病毒,可抵抗疫苗产生的抗体

来源:学术经纬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布了一篇有关新冠疫苗与变异病毒株的研究论文。美国Ragon研究所核心成员Alejandro Balazs博士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接种2款新冠疫苗后产生的中和抗体,针对目前流行的一些新冠变异毒株,中和效果欠佳。相关数据在上个月研究者公布于预印本网站时即已引起关注,近日论文经过同行评议正式上线。

  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病毒在全世界造成“大流行”已经一年有余,新冠病毒在此期间不断突变,有些变异体可能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或逃避免疫系统的能力。目前在英国、南非、巴西、日本等国家地区,已经确认有这样的变异毒株。新冠疫苗对这些变异毒株的作用如何,对于能够否遏制病毒继续流行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很多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主题。

  Balazs博士的团队过去在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候选疫苗的工作中,建立了高通量测试中和抗体的方法。在此次研究中,他们将这一现成的方法应用于COVID-19。研究人员采用不同的假病毒,模拟了10种目前全球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对99名接受了一剂或两剂新冠疫苗(分别来自辉瑞和Moderna公司的两款mRNA疫苗)后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进行了检测

  中和抗体的作用是与病毒紧密结合并阻止其进入细胞,从而防止感染。Balazs博士解释说,就像锁和钥匙一样,这种结合只有在抗体的形状和病毒的形状完全匹配时才会发生。如果病毒变异后,其蛋白在抗体附着位置(就新冠病毒而言就是刺突蛋白)发生改变,抗体可能无法识别并中和病毒。科学家们将病毒出现的这种情况称为具有“抗中和性”。

  检测结果显示,与野生型新冠病毒相比较,在英国首先发现的B.1.1.7病毒株、在美国加州首先发现的B.1.429病毒株等,仍然可以被疫苗诱导的抗体中和。

  然而,最早发现于巴西和日本的两个病毒株P.1和P.2抗中和性增强了5~7倍。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南非首先发现的B.1.351病毒株,抗中和性增强了20~40倍,所测抗体对这类新冠病毒株的中和能力甚至比对非典病毒(SARS-CoV)的中和能力更差。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我们发现突变发生在刺突蛋白特定部位——受体结合域时,帮助病毒抵抗中和抗体的可能性最大。”研究人员指出。其中,在南非发现的B.1.135病毒株的三个版本,使中和抗体结合能力下降最明显,而它们在受体结合域上出现了同样位置的三个突变,即K417N/T,E484K和N501Y,研究人员推测这三个位点可能是有助于病毒产生抗中和性的关键。

  尽管新冠疫苗在人体诱导产生的中和抗体对几种变异病毒株的中和能力出现下降,但研究人员提醒,这并不意味着疫苗就不能保护我们了。“接种疫苗后,除了产生抗体外,人体还有其他免疫保护方法。”Balazs博士解释说,“我们的发现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法预防COVID-19,只是表明免疫应答的抗体部分可能难以识别一些新的变异体。”

  像所有病毒一样,新冠病毒在继续传播的过程中很可能继续突变,哪些突变最有可能使病毒逃避疫苗产生的免疫保护,了解这一点对于开发下一代疫苗非常有帮助。Ragon研究所在新闻稿中也指出了未来的疫苗开发方向,例如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疫苗,无论出现什么突变,都能针对多种变异株起到作用。

  参考资料

  [1] Wilfredo F。 Garcia-Beltran et al。, (2021) Multiple SARS-CoV-2 variants escape neutralization by vaccine-induced humoral immunity。 Cell Doi: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1.03.013

  [2] VACCINE-INDUCED ANTIBODIES MAY BE LESS EFFECTIVE AGAINST SEVERAL NEW SARS-COV-2 VARIANTS Retrieved March 14, 2021 from https://www.ragoninstitute.org/vaccine-induced-antibodies-may-be-less-effective-against-several-new-sars-cov-2-variants/